我國貨架行業的產生
貨架行業成為一個行業可以由此追溯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德國和香港企業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集中在南京設立倉儲設備公司,主要生產倉庫貨架,投資方漸漸看到了貨架行業在中國的發展前景。隨后瑞士企業陸續在上海建立貨架公司,貨架制作技術在國內自此發展起來。隨著我國本地的貨架制作技術的逐漸完善,為了節約成本,更多的外資企業選擇了采購本地貨架,我國的 貨架行業相應產生了。
隨著外資企業大量涌進我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帶,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且也帶來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隨著企業的不斷增產擴容,企業的倉庫規范化、效率化也自然而然的提到日程上來了。貨架是倉庫現代化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工具,因此貨架行業也就應運而生了。
我國貨架行業的產生得益于以下幾個條件:
技術引進:外商帶來了貨架技術,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政策不斷地吸引外商來華投資建廠、增資擴容,帶來對貨架需求量的不斷擴大。第一批貨架企業培養了一批本地的貨架技術人員及貨架銷售人員。
行業需求,我國加入wto以后,各行各業均要與國際接軌。如: 國家規定醫藥行業進行gmp認證,就是對倉庫管理規范化,必須使用貨架,托盤等倉庫配套設施,以保證衛生、安全,提高效率。各行各業均在不同程度上認識到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物流。
三是技術的推動,各行各業在信息化的實施過程中需要硬件設施的配合。自動化立體倉庫的崛起就是倉儲管理軟件與貨架、托盤、叉車等物流設備的綜合運用。
?
行業分布:
進入21世紀后,我國的貨架行業漸成規模,越來越多的貨架企業出現,僅就南京一地而言,90年代有一兩家,而到了2004年,南京市內的貨架企業一躍躍到30到40家左右,發展速度之快可想而知。快速的行業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從全國貨架的出產比例來看,集中程度高。在國內市場上,約70%的貨架產自南京,20%的貨架產自上海,5%的貨架產自廣東,另5%來自北京、天津等各地貨架行業和進口貨架。
從貨架行業的企業規模來看,中等規模貿易型企業占大多數。在北京市場上,僅有三家貨架公司堪稱大型,具備自己的生產工程,完善的銷售、生產、包裝、運輸體系(如北京神州宏宇貨架有限公司)。大多數的貨架公司都是零庫存的銷售公司,所接到的訂單由與之合作的加工工廠進行加工。貨架銷售方與貨架制作方為合作關系。
從貨架的技術上看。貨架制作技術單一,雖然地域不同,貨架制作技術大同小異,區別不大。
在銷售模式上看,所有貨架行業均是以電子商務為主要銷售手段,輔之以郵寄公司樣本的銷售模式。
行業競爭呈現區域性。由于貨架行業具有一定程度的集中度,因此,這一行業的競爭存在一定的區域性。在其集中密集區域存在一定程度的行業間競爭。但從市場需求看行業競爭,仍處于供不應求階段,所以說貨架行業的競爭不明顯,同行業間還有互相扶助的性質。
在信息傳遞方面,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專門介紹貨架、倉儲產品的書籍和雜志。針對此現狀,每家貨架公司,基本上都通過網絡來推廣自己的公司和產品。
物流是地區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象沿海地區的廣東、浙江等地都是借助發達的流通發展起來的。過去我們講市場,主要強調生產,而對流通有所忽視。通過大市場來整合各種資源,來形成良好、快速的資金流、商流,才能使區域經濟這盤棋下活。而物流業就是為這種大流通提供后臺支持的,所以,江浙一帶目前是貨架需求量最大的區域,原因就是此地的外商投資企業多,企業運營規范化,具有一定的規模經濟,必然要求倉庫管理的規范化和現代化,因此對貨架等物流配套設施的需求就非常的大。
隨著中國入世的過渡期滿,世界知名的物流企業,物流配套企業,貨架行業也紛紛登陸中國。盡管貨架行業目前在中國還處于啟蒙階段,但是隨著國外同行業的進駐,必然呈現一些新的特點。
首先,目前我國貨架行業的技術單一,而且沒有形成相應的行業規范,行業區域相對集中,需求單位只有選擇不同貨架供應商的機會,而不存在選擇不同貨架的機會,因為全國范圍內的貨架行業產品都一樣。而國外同行業進駐后,必然存在著貨架產品質量的差異。那么競爭必然會很激烈。
其次,隨著外資更多的注入我國市場,必然導致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規范經營,提高效益就要從物流這第三利潤源泉著手,越來越多的人會逐漸認識到貨架的必要性,各個企業對貨架的需求量也就越來越大。
再次,全面的開放,必然帶來需求的分散,全國范圍內都有,因此必然導致貨架行業由目前的集中逐漸向全國擴散。
目前國內對于貨架行業的認識程度還不高,有很多地方比如東北和西北地區,并不了解貨架,也不懂得貨架,還處在不知道自己需要的階段。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人對于物流了解的越深,對貨架的需求也就會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