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貨架廠研究數據發現:當前物流運行總體平穩,為下半年運行打下了牢固基礎。同時,還應該密切關注物流運行中較為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既有老問題,也有近期出現的新問題,主要如下:
第一,效率偏低,社會物流成本依然較高。長期以來,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一直是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兩倍左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成本的剛性上漲直接推動物流成本上升。二是生產和流通的協調性不夠,造成企業存貨率偏高、資金周轉慢,推高了社會物流成本。三是我國物流仍處于初級階段,產業化的物流功能體系、社會化物流服務體系尚未形成,物流整體效率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四是我國正處于重化工業發展階段,經濟發展對貨物運輸和倉儲的物流需求量遠高于成熟經濟體,上半年我國物流需求系數為3.7,即每單位GDP產出需要3.7個單位的社會物流量來支持,比2011年提高了0.4個單位。此外,長期以來的體制環境,造成行業壟斷、市場封鎖、部門分隔、稅賦偏高,也是我國社會物流成本較高的重要原因。
第二,需求放緩,物流企業效益繼續下滑。需求放緩對物流需求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對需求結構的沖擊。社會物流需求增長偏弱的情況下,東部企業下降幅度大于中西部企業,傳統倉儲、運輸企業下降幅度大于現代物流企業,與大宗原材料相關的物流業務下降幅度大于其他產品業務。物流企業新訂單結構性下降,不利于平衡發展。二是對物流行業的沖擊。在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市場供過于求的背景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過程中基礎原材料需求明顯放緩。由此造成了公路貨源不足、鐵路請車下滑、港口庫存增加、倉儲設施利用下降的局面。
第三,供給過剩,物流市場價格低位運行。傳統公路運輸市場競爭激烈,而海運市場供需形勢不容樂觀,預計今年全球海運運力增長8.6%,仍快于3.9%的需求增速,航運市場呈現出“需求放緩、運力上升、成本走高”的態勢。總體來看,傳統物流市場供需關系沒有明顯改善,運價整體走低、部分行業虧損擴大等現象值得關注。
蘇州貨架廠從物流業PMI指數看,6月收費價格指數為51.1%,比5月下降0.5個百分點,1~6月收費價格指數為51.3%,比去年同期回落0.6個百分點,收費價格指數長期在50%的低位徘徊。
第四,成本高企,壓縮企業盈利空間。當前,人工成本、倉儲租金等各項運營成本都在日益上升。近期油價雖然出現了兩次下調,但由于之前輪番上漲,整體水平依然較高。物流業雖然加入“營改增”試點范圍,但由于大部分成本無法作為“進項”加以抵扣,實際增值稅負擔率不降反增。相對于較低的服務價格,這些因素限制了企業盈利空間。
此外,物流企業反映招工難、用工難,這一問題在東部沿海地區反映更為強烈。物流基礎作業人員流動性大和高層次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缺乏并存也影響了企業經營。
因此,在結構性減稅的大背景下,應該努力降低物流企業稅費負擔、營造行業寬松的發展環境,擴大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范圍,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以避免稅負不降反增,適當增加進項稅抵扣項目,建議物流行業統一執行6%的稅率。